面对便捷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育儿,年轻父母疾呼“救救孩子”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“号称是医生、育儿师,在短视频平台每天传播一点育儿经验,开直播时候就带货、建粉丝群。然而,该机构主体只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,并不具有专业医疗资质,“导师”本人宣称所拥有的国外育儿师的头衔则真假难辨。一篇《教你做育儿类的自媒体,一个年入百万的项目!

关注育儿自媒体、参加付费育儿课程、购买各种博主推荐……如今,互联网已成为许多准备生育的年轻父亲的首选知识来源。然而,一些在线育儿自媒体炮制各种头条,吸引关注、获取流量,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,育儿伪科学横行。不管他们是谁,白大褂就是医生。一些热门文章表面上是教养育儿经验,背后是营销号……面对便捷但混杂的互联网育儿,年轻爸爸们大呼“救救孩子”!

穿上白大褂假扮医生,只谈育儿和卖东西

青海省西宁市宝妈赵欣坚持科学育儿心态:“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,我当时的想法是在网上寻找‘真相的来源’。 然而,在浩瀚的互联网信息之中,她很快陷入了信息恐惧之中。比如孩子在阳光下是否需要晒黄疸,夏天要不要穿内衣,赵欣在网上找到了完全不同的说法,甚至出现了明显违背常理的“方法”,比如“喂糖水去黄疸”。

来自上海的年轻父亲Men Wang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。她在短视频网站上关注了很多育儿号,渐渐发现育儿号的身份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一些育儿自媒体账号被称为“某某育儿经典”,账号验证主体没有任何医学教育背景,但经常发布一些所谓育儿知识,比如“妈妈要生一个优质的孩子,多吃这个。长出的东西” “多吃蓝莓可以让孩子的耳朵更大更亮” “宝宝的出生时间决定了他未来的性格”。王先生半信半疑,后来看到医生在另一位执业医生的自媒体账号上指责他:“吃香蕉可以改变耳朵的大小,基因是怎么回事?”

“这些自媒体每时每刻都有数十万的页面浏览量,这让我们感到困惑。我希望平台能够管理它。”王先生说,一些育儿自媒体甚至热衷于拍摄各种短剧,为了降低的成本,穿上白大褂假扮医生,自导自演一些医疗场景,认真被欺骗的父母。

还有一些自媒体文章表面上介绍育儿经验,背后衍生出一条“增粉-带货-变现”的商业路径。 “我自称是医生,也是育儿老师,每晚在短视频平台传播一点育儿经验,直播一开,我就带货,建立粉丝群。”赵欣在媒体直播中订购了几款产品后,感觉自己缴纳了“智商税”——某品牌的孕妇用电蚊香为儿童购买,使用说明上写着“孕妇禁用” .

被“恶意”营销拉进来,花钱是小事。一不小心,可能会给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。明年上半年,一桩“趴着睡的婴儿”死亡丑闻引发关注。一位菜鸟爸爸加入了一个“付费睡眠指导团”,听从相关“老师”的建议,训练自己3个月大的儿子独自睡在卧室,儿子哭着没进去看两个小时后,父母发现儿子的嘴巴发青,没有呼吸。

表面上说是生育,实际上是做生意

大量的互联网育儿信息往往打着“为了儿子更好的成长”的幌子。但受访者认为,在流量经济下,商业利益催生了媒体育儿的顽固问题。

——身份取决于包装。据报道,明年上半年,家长加入的“付费睡眠指导团”是一家商业机构在“婴儿睡觉”死亡风波中打造的。该机构建立了多个自媒体渠道——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。但该机构的主体只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,并不具备专业的医疗资质。

面对便捷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育儿,年轻父母疾呼“救救孩子”

面对便捷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育儿,年轻父母疾呼“救救孩子”

——盗用的过程。网络营销从业者詹亮表示,育儿领域现在是一片蓝海,不排除别有用心的人想在育儿领域“分一杯羹”,甚至还有“育儿领域的“割豇豆”已经出现。

一篇《教你做育儿自媒体,年收入百万的项目!》公众号文章介绍如何做一个“零门槛”的育儿自媒体:先让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和讲师,发布一些相对简短的视频,写一个更吸引人的文案,比如“孩子这么养大,他们一定会长大。有前途”;我再给大家指导一下,你已经整理了一套完整的家庭教育方法育儿课程讲师视频,推荐用户加陌陌公众号、关注微博等;终于卖课程了,100元以下的课程你一般都可以接受,也可以在网店和平台产品窗口的推荐书单中找到,如果没有货源可以找上游机构发书。

——平台监管不力。半月潭调查发现,虽然大部分UGC(用户原创内容)网络平台都有账号认证等手段,但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却非常混乱。有些平台貌似有用户资格验证机制,重在方法审核,比如企业组织机构代码、专业证书等,真假难辨。半月潭记者尝试在某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,发现中学、专业、工作单位等随便填写即可。

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自媒体账号甚至涉嫌“买号”、“洗牌”,即账号通过各种形式积累粉丝后,更改账号介绍和主要内容。半月潭记者发现,一位名叫“某某育儿经典”的短视频博主自称是“资深育儿老师”,拥有超过300万粉丝,但他发布的300多条短视频中,有一半是非育儿知识,并且该帐户未经任何机构认证。

——有些育儿知识缺乏普适性。多位医学专家表示,除了内容提供者和平台等激励措施外,部分育儿知识缺乏普适性。临床医学和儿科硕士研究生高宁波说:“比如婴儿白天哭闹等问题,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,单纯通过在线问答很难诊断。”

年轻妈妈们期待更多的支持

“我们期待政府部门搭建公益性权威育儿问答平台,聘请资深医学专家因地制宜就一些普遍性问题为年轻妈妈答疑解惑。”赵欣等年轻妈妈表示,互联网育儿知识“国家队”的出现,会给年轻妈妈们更多的支持。

上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科主任何丽娅等业内人士介绍,现在很多诊所都有专门的线上科普讲座、孕妇学院等,家长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关注和了解育儿知识。

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互联网法治中心执行主任吴申阔表示,去年3月1日起实施的《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管理条例》明确了监管互联网平台责任,平台要构建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整顿。机制,完善用户注册、账号管理、应急响应和网络谣言等系统。

暨南大学法学院讲师陈贤凯认为育儿课程讲师视频,如果驻扎在平台的专家实际上不具备相关资质,平台上的宣传构成虚假宣传,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 “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内容,更在于整顿内容生态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自媒体监管,通过不定期巡查清除恶意营销号,多次保持“无人值守”平台。对严重失实的内容予以处罚,广泛展示,及时辟谣。

(半月谈陌陌公众号)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